总想出去骑车
虽然几周连绵不绝的雨挡住了出门,有新的骑行台在家里,一点也没有挡住每日的训练——甚至有点训练过头,周一周二骑台子的时候,一旦用力踩踏,腿部的酸软感就会袭来,力不从心。
我的 Zwift 账号用了有一年多,将近 29 级,地图基本跑了一遍,有时还看他人比赛。再后来除了用作训练,渐渐地觉得有些无趣。说来有些一叶障目,最近才注意到,这世界上除了 Zwift,还有很多不错的骑行软件。尝试了一遍之后,觉得 RGT Cycling 最合自己胃口,(可能是因为用的人少)觉得体验比 Zwift 要好很多,放一起列出几点来反思反思。
地图
- Zwift 完全虚拟出一个世界 Watopia,也根据地理实况建模了London,New York,Innsbruck等等的城市里的著名路线,堪称完美!
- RGT 类似,建模了质量非常高的八幅地图。令人兴奋的是,用户可以提供自己喜欢的骑行路线(GPX),RGT 会帮助将其建模并发回给用户,除了虚拟的自然环境跟真实不同,路线的方向和斜度都会模拟出来,称之为 Magic Road —— 对于想尝试挑战世界某处的某一路线,或者在自己家门口要创造新纪录的骑手来讲,是一个不错的 “卧薪尝胆” 的机会。
- RGT 的大多路线都虚拟在城郊野外,少有城市路线,非常符合我自己的骑行喜好(当然,城市环境复杂,相比野外环境,技术上建模成本要高出很多)
一人骑
- Zwift 里提供数量极多的训练课程以及训练计划,总有一款适合自己。对于 Zwift 骑行感受,印象里 Zwift 的画面总是暗暗的,满满一堆人交错着,眼睛很少能一下找到自己在虚拟世界里映射的人物,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花一两秒钟找一找——养成了一直盯着功率数据牌子看的习惯,想来也不需要有什么虚拟世界的框架,直接跟着数据练就好了
- RGT 也有一系列的内置训练课,也可以导入 TrainingPeak 的训练计划。骑行画面在印象里非常的明亮。虽然已经上线几年,可能是广告宣传的原因,一直名声不大,除非是参加骑行活动,否则一个地图里很少能遇到恰好一起的骑友,大多数情况就一个自己映射的虚拟人物在骑车。也是人少的原因,我发现自己训练的时候,数据已经不是我主要关注的区域,反而开始注意架构出来的虚拟人物和环境——在智能骑行台 ERG Mode 的帮助下,我更不需要盯着数据看,每当需要切换骑行的输出功率的时候,屏幕上就会发出提醒——这样一来,脑子里总是可以有时间放空,或是去想象假如去到了地图上的那个地方,将会是什么样的骑行体验。
集体骑行/竞赛
- 类似的问题,Zwift 里几十上百人的团队,不可能顺利找到虚拟人的位置,四周也都是虚拟的骑手,不怎么能看到路面,也不会在意什么环境——世界很大,我很渺小。只有 Meetup 的时候,才会产生一种跟环境和队友有联系的感觉。
- 有一点要单独讲:传说中的 “跟骑” 效果,我在用 Zwift 时一点感觉也没有——没有感觉,不是 Zwift 没有实现。明显注意到,如果不贴着前面的队伍,一旦空隙足够大,就需要付出几倍的努力才能跟上,否则就只能放弃追赶,融入到下一梯队之中。但对于我这种爱好者来讲,除非在真实环境里跟队骑行,不然这种 “跟随” 技巧很难去形象的理解然后有意识地去练习。
- RGT 则有一套将这种“跟随”效果视觉化的表现手法。会在屏幕上很清楚的标明,在什么位置多少距离的时候,骑行节省的功率是多少,如果是智能骑行台,就会同事非常直接的感觉到差异。这个特性带给我非常大的空间去理解和学习跟车技巧。
收费
- 一个月15欧费用给 Zwift 这样高质量的软件公司就好像用苹果手机一样,不管是市场还是软件稳定度,都做的太棒了。
- 开发 RGT 的这帮人自己本身是自然聚集起来的自行车爱好者,宣言要做 “Game Changer”,目标是把室内骑行变得跟室外骑行一样,让它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。我理解的他们当下实现目标的做法是,每月9欧,开放所有功能给付费用户;如果用户对室内骑行只有基础的训练要求,则提供一套免费方案:
- 想自由骑:有两幅地图永久免费,任何时间都可以使用
- 想尝试不同的地图:可以免费参加其他付费用户组织的骑行活动
- 想训练:系统免费提供一套基础的 Endurance, Threshold, VO2Max, Anaerobic 和 Recovery 的训练模式
很认同 RGT 的想法做法,也很喜欢他们的软件。
在使用了其一个月之后,我退掉了 Zwift 的会员,把每月原本要开支的15欧元同样按月捐给 World Bicycle Relief,自己则加入 RGT 的付费用户,希望这帮骑行爱好者能把软件做的更好,让更多人喜欢上骑车。